|
|
|
頭銜:金融島總管理員 |
昵稱:大牛股 |
發帖數:112457 |
回帖數:21857 |
可用積分數:99734450 |
注冊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陸:2024-12-20 |
|
主題:400億開疆辟土 同門兄弟酣戰海洋工程
原本勝券在握的收購卻半路殺出了同為央企的中交股份,中交股份(1800.HK)以高出2500萬美元的價格拿走了到嘴的肥肉F&G。致使中集集團[13.87 0.43%](000039.SZ)痛失了一次在海洋工程領域中完成1+1>2布局的機會。國金證券[14.54 0.07%]點評稱,如收購成功,中集集團則可“打通海洋工程全產業鏈”。
實際上,圍繞這場海外并購的較量,多家國企都表現出了足夠的興趣。據統計,為了拓展海洋工程(以下簡稱“海工”)業務,當前中國有15家船廠已經投資了大約400億元人民幣。
中交攔路 中集痛失“F&G”
中集集團總裁麥伯良肯定沒有想到,中集集團會以這樣一種方式結束一場志在必得的收購——中交股份以溢價25%的價格拿下F&G。
8月11日振華重工[6.78 -0.59%](600320.SH)公告稱,持有振華重工46.1%股權的中交股份以1.25億美元收購了F&G,中交股份已經完成了對F&G的股權交割。F&G是全球領先的海上鉆井平臺設計服務和裝備供貨商之一。F&G源自1946年成立的美國Freide Goldman Halter 集團,是該集團海洋工程設計部門。2002年Freide Goldman Halter集團破產之后,該設計部門獨立成立公司。
60多年的浸淫已經使得這家公司成為全球海洋工程移動式鉆井平臺領域的尖端設計商,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有超過100個海上作業平臺系由F&G 設計。
早在2月2日,中集集團已公布公司擬已7500萬美元收購F&G,雙方已經達成共識。按照4月期間麥伯良對股東的說法,F&G就差最后簽約了。
為了擺脫高價強搶兄弟單位的嫌疑,中交股份公告中稱,公司于今年1月已經開始單線接洽F&G,而后于8月9日完成了收購。
中集集團的不滿情緒從其公告中或見端倪,“中交股份在本公司與F&G的股東達成意向之后,向F&G的股東提出了更高的報價,即以1.25億美元收購包括F&G核心團隊持股在內的F&G全部權益。”
究竟是誰先接觸F&G不得而知。但對于此次收購,振華重工同樣給予了厚望。
“預期此次收購交易可大大提高向中國和國際客戶提供復雜海上開采與建設解決方案的競爭力。中交股份同時認為在集團與F&G 之間將產生多個潛在的協同效應,例如振華重工的海上設備生產能力可以得到進一步利用。”振華重工稱。
“兩家企業爭購一個F&G是一場內耗戰,最劃算的自然是賣家。”一位海洋工程領域從業多年的專家指出,這個收購價超出了F&G的價值。“設計公司核心在人,最大的價值在于企業文化。買家能否從中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全球超過10%的升降式鉆井平臺、超過20%的半潛式鉆井平臺、超過35%的升降式鉆井平臺都是出自F&G之手。大部分根據F&G設計而興建的鉆井平臺也同時使用由F&G 供應的成套設備。
中國海洋工程加快全產業鏈布局
且不論業內人士如何評價此次收購,收購失手顯然擾亂了中集集團麥伯良的海工籌謀。
按照麥伯良對海工的規劃,中集集團是要進入世界海工第一方陣。“全球范圍內,特別是針對深水的海工,中集會做到世界一流。未來在量上要做到全世界第一,超越新加坡吉寶、三星、大宇。”
借由向煙臺萊佛士發起收購,中集集團正式邁進海工領域。
2008年3月12日,中集集團通過子公司與新加坡來福士(煙臺萊佛士是其海工子公司)章立人等兩位股東簽署了協議,以每股6.92美元的價格收購兩人手中持有的29.9%股權(后收購價調整為4美元/股,總價為3.271億美元)。
截至2009年11月,中集集團發起要約收購獲得了煙臺萊佛士發行在外股份的55.21%,而后,中集集團獲得了新加坡萊佛士的控股權,從而獲得了對煙臺萊佛士海工公司的控制權。
完成對煙臺萊佛士的控股之后,中集集團開始了一系列完善產業的動作。通過收購和自建,在芝罘島、海陽設立新的海工基地,達到了兩萬平方公里的規模。
其后,中集集團直接獲得海洋平臺鉆井系統供應商TSC海洋集團[1.40 0.00%]公司9%股權,通過控股公司煙臺萊佛士持有TSC公司8%股權;2009年10月份,耗資1.5億元的中集集團煙臺海工研究院成立。
雖然中集集團掌控了世界領先的海工制造商煙臺萊佛士。但在設計上終有欠缺。幾乎在同時轉型海工的振華重工,更是需要一個高平臺。
“如果只是承擔海洋平臺建造,不是總包,一個項目的利潤率僅在5%~10%。”中遠船務工程公司一位不愿具名人士透露。
專家介紹說,全球50%的海工裝備在韓國建造,20%在新加坡建造,17%在中東船廠和中國建造。而大量的技術專利和技術儲備多在歐美企業之中,他們壟斷著海工裝備開發、設計、工程總包及關鍵配套設備供貨。
實際上,一場金融危機讓眾多船企掉頭海工。據德國勞氏(GL)提供的信息,當前中國有15家船廠投資了大約400億元人民幣用于開拓海工業務。這也意味著,來自國內企業之間的競爭正在加劇。
目前國內形成的海工規模中,“第一梯隊包括煙臺萊佛士、大連船舶重工、上海外高橋[12.68 0.32%]、中遠船務等企業,主要從事鉆井平臺和浮式生產系統建造。”中船重工704研究所標準情報室研究員劉峰認為。而振華重工、熔盛重工等則被劃入了第二方陣。
【免責聲明】上海大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僅合法經營金融島網絡平臺,從未開展任何咨詢、委托理財業務。任何人的文章、言論僅代表其本人觀點,與金融島無關。金融島對任何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其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確或暗示的保證。股市有風險,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相應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