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頭銜:金融島總管理員 |
昵稱:大牛股 |
發帖數:112457 |
回帖數:21857 |
可用積分數:99734450 |
注冊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陸:2024-12-20 |
|
主題:中石化財政補貼獲批文 中石油批文仍未到手
縈繞中國石化(600028.SH,0386.HK)的諸多財政補貼傳聞一直迷霧重重,有知情人士稱,中國石化集團已經獲得了政府給予煉油板塊財政補貼的批文,但何時到達上市公司的賬上還是未知數。 一位接近中國石化的人士稱,中國石化最終獲得的財政補貼將可能會體現到公司08年的年報中,“因為今年一季度的報表非常難看,會影響到投資者情緒。”
即便獲得上百億的巨額補貼已是定局,但市場似乎并不捧場,上周中國石化A股表現依然低迷,數度領跌大盤,其H股表現同樣萎靡不振,而這背后,中、外機構在該股業績預測和估值上也出現了分歧。
財政補貼定局
2月27日,市場出現中國石化獲得財政上百億巨額補貼的傳聞,同時流傳中國石化2007年的凈利潤超過700億元的消息,而該股并未因此有所表現。此外,由于是母公司得到補貼,所以中國石化并不需要進行公告。
“中國石化集團已經獲得了財政補貼的批文。”3月6日,有業內人士向本報證實,但具體數額并不清楚。他透露,同樣申請了財政補貼的另一石油巨頭——中國石油,目前尚未拿到財政補貼的批文。
一位接近中國石化的人士表示,據她了解,此次集團獲得的財政補貼超過了100億元人民幣。而本報了解到,目前業界亦有傳聞稱中國石化獲得的補貼高達200億。但本報就此向中國石化財務處、辦公室等部門求證,均未獲證實。
而中國石化07年凈利潤達700億的傳聞,業界卻沒有普遍認可。“受原油價格高企的影響,去年中國石化的煉油板塊虧損非常嚴重,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我們已將其盈利預期從每股0.8元調低到了約0.6元多。”國信證券研究員陳愛華表示。
上述接近中國石化的人士稱,按照規定,針對具體某一年的財政補貼可以追溯調整體現在當期會計報表中,但中國石化最終獲得的財政補貼將不會體現到公司07年的年報中。“并不是到賬的時間問題,該公司的態度是希望能夠將報表具體體現在08年的會計報表中,因為今年一季度的報表非常難看,會影響到投資者情緒。”
實際上,由于受到國際原油價格及春節期間雪災的影響,中國石化07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煉油板塊出現了巨大虧損,分析師估算此虧損分別為100億和150億元左右,而07年一季度卻是最好的。“如果收到的財政補貼不計入一季度報表的話,其今年一季度業績將同比下滑50%左右。”某券商分析師表示。
估值陷分歧
目前,國內、外機構對中國石化A股和H股的短期估值產生了明顯分歧。
在油價持續高企和股市低迷之下,中國石化A股和H股走勢都難逃厄運,自去年10月下跌并持續整理至今。上周,中國石化一度領跌大盤,最低到15.79元,但此時,國內研究機構普遍認為該股股價已到達相對安全的區間,并大大看好其后市的上升空間。招商證券維持“強烈推薦”的投資評級,看高至28元,多位行業分析師也公開表示看好該股后市表現。
但國外投行卻似乎信心不足。2月底,美林證券研究報告稱,將中國石化H股的評級降至“中性”,相應調低該股07-09年稅后盈利預測3%-5%,同時將以折算現金流計算的凈現值由10.3港元調低至9.9港元;中銀國際也以該公司煉油業務虧損加大為由,將中國石化今明兩年的盈利預測略微下調了3%-4%,將A股和H股的目標價分別下調至17.87元人民幣和8.75港元,維持同步大市的評級;而瑞銀則維持H股的中性評級,維持該股9.80港元的目標價。
國內機構普遍預期中國石化07-09年的每股收益為0.68、0.92和1.08元,即未來三年盈利增長75%以上;而美林預測中國石化07-09年每股盈利僅為0.689、0.763及0.875元,分別按年增長14%、10.7%及14.7%。對于業績預期的分歧同樣十分明顯。
雖然國內外機構的評級對象分別對應A股和H股,但不難看出他們對中國石化近期走勢的態度明顯有異。而業內人士認為,這和中國石化業績預期以及中外機構研究風格的差異有莫大關系。
“內、外資機構在中國石化估值上的差距在于川西的普光氣田和成品油銷售板塊的估值水平,”招商證券石油化工行業分析師裘孝鋒表示,“原先的預測大大低估了普光氣田的盈利能力,按我們最新估計,即使保守算,普光氣田完全達產后能夠為中國石化至少貢獻0.26元的每股收益,09年會釋放一部分,主要是在2010年釋放。”
“國外研究機構對于中國石化這一塊業務的變化還沒有足夠的重視。”另一券商研究員表達了相同的意思。
而國內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天然氣板塊業務的增長短期還不能對中國石化的盈利帶來實質性利好,而最能催化股價上漲的,還是只有成品油價格上調的利好。
“按照我們了解的信息,第二季度很有可能會上調成品油價格。”他表示,成品油價格上調已經是業內的共識,外資機構應該也很清楚。“但實際上國外投行在做分析時往往不會將潛在的政策變化考慮到估值中,這可能也是國內外機構看法不一致的原因。”
【免責聲明】上海大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僅合法經營金融島網絡平臺,從未開展任何咨詢、委托理財業務。任何人的文章、言論僅代表其本人觀點,與金融島無關。金融島對任何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其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確或暗示的保證。股市有風險,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相應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