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頭銜:金融島總管理員 |
昵稱:大牛股 |
發帖數:112457 |
回帖數:21857 |
可用積分數:99734450 |
注冊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陸:2024-12-20 |
|
主題:迪安診斷“難安”:旗下公司被爆70%利潤用于行賄
醫藥反腐風暴仍在持續,一檢驗科主任與財務科科長伙同醫院院長,共同收取檢驗公司1770萬元被判刑。其中,第三方醫檢行業龍頭迪安診斷被卷入。
5月18日,裁判文書網發布了一則判決,重慶市黔江中心醫院檢驗科原主任付曉、財務科原科長鐘華利用職務之便,伙同時任黔江中心醫院院長張翼林,2011-2018年共同收受圣萊寶檢驗公司1770萬元。
在受賄期間,圣萊寶檢驗公司被迪安診斷收購,更名為重慶迪安醫學檢驗中心有限公司(下稱“重慶迪安”)。天眼查數據顯示,重慶迪安系杭州迪安醫學檢驗中心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后者系上市公司迪安診斷的全資子公司。
2020年對迪安診斷來說并不太平。除旗下公司被爆行賄1770萬元以外,受新冠疫情中醫院門診量驟降影響,再加上自研的新冠檢測試劑盒至今未獲藥監局應急審批上市,這家行業龍頭公司一季度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僅為 214.43 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96.89%。
70%的利潤用于行賄
上述判決書顯示,2010年,重慶市黔江中心醫院在創建三甲醫院時,檢驗科主任付曉與時任院長張翼林商量,由黔江中心醫院與圣萊寶檢驗公司合作成立黔江分中心,負責黔江中心醫院尚未開展的檢驗項目。付曉與圣萊寶檢驗公司負責人尹某談合作過程中,付曉與尹某商量,因黔江中心醫院與圣萊寶檢驗公司合作成立黔江分中心,需要黔江中心醫院院長張翼林同意,黔江分中心成立后的運行、付款等各環節需要黔江中心醫院財務科科長鐘華的支持,要求圣萊寶檢驗公司將其從黔江分中心所得90%的收入中,除去成本后將70%的利潤分配給付曉和張翼林、鐘華,三人按3:3:1比例進行分配,尹某表示同意。
2014年,圣萊寶檢驗公司被重慶迪安收購,但黔江分中心的運營模式以及圣萊寶檢驗公司給付曉、張翼林、鐘華的好處費比例及方式不變。2011-2018年,三人每月從圣萊寶檢驗公司分去70%的利潤。
這七年間70%的利潤有多少?判決書顯示,三人共同收受圣萊寶檢驗公司、重慶迪安共計1770萬元。其中,付曉、張翼林分配金額均為758.5萬元,鐘華分配金額為253萬元。為防止事情敗露,三人找到另外一人譚某,牽頭成立了四家咨詢公司走賬。
與此同時,三人也利用各自的職務便利,在黔江分中心的成立運行、收入款項撥付以及分中心的檢驗項目安排等方面為圣萊寶檢驗公司謀取利益。
法院最后判決,付曉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并處罰金人民幣60萬元。鐘華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垩涸诎傅纳姘岗E款上繳國庫,對鐘華尚未清退的贓款191.38萬元繼續予以追繳。
第三方醫檢中心的灰色模式
這則判決書揭開了第三方醫檢機構開展業務的灰色地帶。由于業務受醫院影響大,因此第三方醫檢機構拼的就是渠道,誰能與最多的醫院達成合作,誰就能獲得最大的業務量。醫院內的檢驗科主任,無疑就成為了銷售代表“主攻”的第一人選。
第三方醫檢機構又稱為獨立醫學實驗室,是指獲得了衛生行政部門許可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專業從事醫學檢驗的醫療機構,是對現有醫療資源的一種有益補充。日常,他們主要承接醫院外送的標本進行檢測,也會與醫院合作,建設實驗室,開展醫學檢測和病理檢驗的工作。
2009年、2012年、2013年,政府均出臺了關于鼓勵發展第三方醫檢機構的政策。但是第三方醫檢機構真正迎來爆發是在2016年。這一年,國家衛健委印發了關于允許醫學檢驗實驗室設置為單獨醫療機構的基本標準和管理規范。
政策終于落了地,體外診斷產品公司、基因測序公司甚至藥企都紛紛涌入這條賽道。據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共有醫學檢驗實驗室1495家,比2017年同比增長73.4%。
這意味著,第三方醫檢行業面臨激烈競爭,在野蠻生長的早期,各種亂象也由此產生。這次被卷入行賄案的重慶迪安屬于迪安診斷旗下。在第三方醫檢行業中,金域醫學(66.240, -2.06, -3.02%)、迪安診斷、華大基因(118.310, -1.49, -1.24%)、達安基因(20.910, -0.63, -2.92%)四家公司屬于龍頭,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
迪安診斷于2011年上市后,隨即以“4+4”速度向全國擴張,“4+4”即每年新開4個獨立醫學實驗室,再為下一年籌備4個點。在此期間,迪安診斷相繼收購了迪安醫學檢驗所、博圣生物、北京聯合執信、新疆元鼎、豐信醫療、江西迪安、杭州德格、青島智穎等20家體外診斷行業龍頭代理商全部或部分股權,本次涉案的重慶迪安也是其中之一,交易金額合計約為32億元,借此打通當地醫院檢驗科渠道,實現省內各級醫院渠道布局。
瘋狂擴張模式下,迪安診斷收購的公司不乏高溢價,導致商譽激增,埋下商譽減值隱患。同時,也為重慶迪安這種部分銷售人員通過行賄、低價競爭等手段發展業務存下隱憂。
新冠試劑盒三個月未獲批
如今,困擾迪安診斷的,并不僅是旗下公司卷入受賄案,還有新冠疫情對公司業務的巨大沖擊。新冠疫情期間,迪安診斷凈利驟降九成,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余下三家龍頭公司金域醫學、華大基因、達安基因業績均有提升,呈現“冰火兩重天”。
根據各公司公布的2020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金域醫學實現營收11.71億元,同比增長0.57%,歸母凈利潤0.48億元,同比增長13.14%,扣非后歸母凈利潤0.42億元,同比增長11.96%。
華大基因實現營收7.9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7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2.59%,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15億元,同比增長29.11%。
達安基因實現營收5.89億元,同比增長133.16%,實現歸母凈利潤1.86億元,同比增長559.37%。
但是,迪安診斷發布的2020年一季報卻顯示,公司營業收入1.5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16.50%;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 214.43 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96.89%。迪安診斷稱,這是因新冠疫情導致各地醫療機構門診量同比顯著下降,迪安診斷產品代理業務和傳統檢驗業務均受到一定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四家上市公司中,華大基因、達安基因均有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獲批,成為業績的主要增長點。在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公布的三天后——1月13日,達安基因即宣布研發出了基于PCR-熒光探針法的核酸檢測試劑盒。第二天,華大基因亦宣布其子公司華大因源研發出了試劑盒。這些試劑盒獲得了藥監局的應急審批,火速上市。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開發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所需要的分子診斷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一旦基因序列公開,技術上難度不大。但是,直到2月3日,迪安診斷才發布公告稱,公司完成了新冠病毒檢測試劑新品的研發,并且,該試劑盒至今仍未獲得藥監局應急審批上市,僅取得了歐盟CE認證,無法在國內進行銷售。
迪安診斷官網顯示,目前,其正積極開展第三方檢測業務,截至5月13日,迪安診斷已有31個連鎖實驗室在26個省區市開展新冠病毒檢測工作,并上線核酸檢測預約服務,累計檢測超過300萬例。
【免責聲明】上海大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僅合法經營金融島網絡平臺,從未開展任何咨詢、委托理財業務。任何人的文章、言論僅代表其本人觀點,與金融島無關。金融島對任何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其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確或暗示的保證。股市有風險,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相應責任。
|